首页 > 新闻中心 > 清华-Science系列大讲堂 | 陈玲玲、Reinhard Lührmann 做客“清华-Science系列大讲堂”第三讲 返回列表
161

清华-Science系列大讲堂 | 陈玲玲、Reinhard Lührmann 做客“清华-Science系列大讲堂”第三讲

2021/03/02

2021年3月2日,清华-Science系列大讲堂第三讲接踵来至,本期嘉宾为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Reinhard Lührmann教授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员,施一公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陈玲玲研究员,长期从事RNA生物学研究,在长非编码RNA(lncRNA)来源、机制和功能方面取得系统原创成果,是RNA 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基因“暗物质”的长非编码RNA,是近年来新崛起的“分子家族”。它们“是什么做什么”是分子生物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也是认识基因和生命本质关系的核心。


陈玲玲做报告


在讲座中,陈玲玲首先介绍了团队2020年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成果,揭示同源lncRNA在不同物种干细胞中差异加工所导致的亚细胞定位改变和在细胞干性功能维持中的物种差异。这一研究拓宽了对lncRNA功能进化的认识。随后她还分享实验室在环形RNA研究方向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她指出尽管环形RNA和线形lncRNA产生于不同的途径,但其亚细胞定位和结构构象决定了它们的作用模式。在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如何研究环形RNA和线形lncRNA的加工、构象以及对细胞命运的调控。通过研究已证明,一些环形RNA和线形lncRNA不但参与基因调控,而且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而阐明这些非常规调控RNA在不同细胞环境和人类相关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作用机制是她目前努力的方向。


随后,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Reinhard Lührmann教授做了剪接体组装通路相关研究报告。Reinhard Lührmann教授作为剪接体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在该领域躬耕数年,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Reinhard Lührmann做报告


RNA剪接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所必须的一步,由剪接体催化完成。虽然剪接反应的化学本质仅为两步转酯反应,但是由于需要保证翻译时可读框的准确,剪接产物必须保证单碱基的精确性。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从剪接位点的识别开始,剪接体要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的转换。在一系列状态转换过程中,剪接体的蛋白和snRNA组成及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转酯反应的催化活性中心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


2020年底,Reinhard Lührmann团队和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 发表了两项工作,分别解析了剪接体pre-Bact complex和包含Prp2和Spp2的Bact complex的电镜结构,从而回答了两个困扰已久的科学问题。即:剪接体Bact complex是如何折叠形成的、以及后续状态转换的动力机制细节。


在报告中,Reinhard Lührmann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己这一研究内容。近些年结构生物学的进步极大推动了剪接体反应机制的研究,从早年依靠遗传、生化实验进行推断到现在能够直观的从结构上进行观察阐释。但是由于剪接体高度的动态性以及剪接位点较低的一致性,尤其在哺乳动物中,还有许多机制细节有待阐明,需要更多高分辨率的结构研究来进一步完善。